团队带头人:张磊,副教授副教授/工艺美术师,省青年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常州嬉戏谷有限公司网络美术设计顾问。
团队成员:王生雨、金蕾、任国亮、薛丹、肖宇、段笔耕、吴玉剑
研究方向:
1.常州非遗文脉研究
常州非遗主要分为4大类:口头类、工艺美术类、餐饮类、其他类。以工艺美术类非遗为主,以口头类、餐饮类、其他类非遗为补充,开展作品研究阐发、文化发掘、技艺保护传承、数字化保护等4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1)常州非遗作品研究阐发:非遗主题佳作鉴赏;非遗造型艺术研究;非遗色彩搭配研究;
(2)常州非遗文化底蕴发掘:常州代表性非遗的发展历史、地域分布情况以及系列作品中所展现出的福寿文化、吉祥文化、蓬莱文化、越剧文化、佛教文化、科举文化等传统文化;
(3)常州非遗技艺保护传承:常州地方非遗艺人访谈;制作工艺研究;制作实践体验;活化基地运营;
(4)常州非遗数字化保护:非遗的数字化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信息化时代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对非遗的记录、保存和传播。
2.常州非遗衍生品的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
(1)恢复非遗原有的使用功能及文化价值;
(2)保护非遗的主文本,增加附加值;
(3)加大非遗衍生品和原作之间的符号张力;
(4)以创意设计提升非遗衍生品的当代性;
(5)规范非遗衍生品的授权与合作;
(6)让非遗以创新形式重回大众生活。
3.常州地方非遗行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以及两者的产城融合发展研究
常州地方非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常州地方非遗行业价值提升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常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常州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研究,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常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发现及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其与文化消费的关联研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的常州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发展研究;常州地方非遗文化对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研究;常州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机制研究;常州文创类“众创空间”的案例分析、建设现状、运行模式、成长机制、发展模式与路径、政策支持研究。
4.非遗文脉传承视角下的“三创”(创新、创业、创意)教育研究与实践
“全人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地方非遗文化背景下艺术设计创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设计类专业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创业实践研究。
5.研究成果本地、境外、海外的传播与交流
研究成果将被用于常州地方非遗传承保护及文化传播;相关艺术衍生品的设计开发及推广;高校文化传承教育(含留学生)及一定范围内的海外传播
联系方式:
E-mail: 26956807@qq.com
- 上一篇:微反应器系统开发及应用创新团队
- 下一篇:地下工程及盾构技术科技创新团队